如此烧脑电影《禁闭岛》你会看几次?

 2023-07-16 13:09:50 西瓜影视

     男主角泰迪一直认为岛上的灯塔里进行着非人道的人体实验,道德丧尽的医生将“病人”大脑切开,切除某个部分,以控制其行为。但他死去的妻子一直在幻觉中警告他,千万不能去灯塔,因为那是泰迪的终结之地。然而,那不是终结,而是轮回。轮回正是本片最大的悲剧主题。 故事背景设定在冷战初期。那是一个充满了猜疑和妄想的年代,一个奇爱博士四处横行的社会。二战阴云刚刚消散,核战争危机笼罩全球。莱昂纳多饰演的警探泰迪被指派到囚禁和医治有犯罪前科精神病人的禁闭岛调查一件神秘的女病人失踪案。泰迪上岛后经常出现头痛以及幻觉,常做一些固定情景的梦。泰迪的“回忆”中包括了他作为二战老兵在欧洲某个集中营时的遭遇,他们无意间成了屠杀德军战俘的刽子手。另外,他死去的妻子经常现身与之“深入交流”。这种种一切不正常现象都暗示了泰迪本身并非正常人,他与片中所提到的第67号病人有着某种层面的联系。这是电影中最大的悬念。马丁·斯科塞斯并不是一个经常创作恐怖类型电影的导演,他非常谨慎地用了经典的光影设计来烘托影片的紧张气氛,无论是在泰迪的幻觉呈现中还是在现实世界的叙述中,

光成了导演的一把利器。在男主角每次进入幻觉或者睡梦之前,白闪就会出现在主角的脸上,仅仅勾勒出主角的轮廓。白闪技巧是反映幻觉和非正常状态最常见的电影语言。本片中的白闪如同闪电一般,直接将主角从现实击进幻觉。现实世界中,从高处打下的顶光制造了一种无助的彷徨。泰迪和搭档查克进入了废弃的木屋,一道白光从屋顶的天窗出打下,泰迪跌倒在白光照射着的地板之上,周围的阴暗让白光更加有力,深刻地揭露出主角内心的恐慌。 悬念气氛的烘托让观众欲罢不能,冷战环境的人性刻画更是笔笔入肉。随着故事的铺陈,泰迪和观众都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在于泰迪本人,在他的幻觉中有太多不合清理的逻辑关系,有太多无法解释的真实和虚假的重叠。显然,特定的时代背景是主角成为非正常人类的幕后黑手。尽管,观众可以将整个故事看作是某个体的悲剧,但人是社会人,只有回归到社会本身,才有可能产生意义。有一幕是泰迪走过集中营外的死人堆时,天上飘落片片雪花,但画面却是灰蒙蒙的,处于远处的灯打到半空之后,就像核爆之后的尘埃散落的情形。这种灭绝的场景并不是唯一的,在主角的幻觉中经常呈现出集体屠杀、烈火焚身等让人心惊胆战的场面。将主角置于冷战的文化背景之中,我们就不难理解电影的结局为何是轮回。

        影视作品总会映射社会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文学作品都是从某个角度去阐述某些问题。当影视和文学切入角度相似时,这个问题不是热点就是难点,甚至是被人忽视的内容,提起只是让人们再度关注他们的“生活”、“行为”或是“思考”。相似还可以看做借用和改编,至少拍摄者或是写作人都认为这个题材能够唤起潮流或是唤醒人们麻木的神经,让此到将来某个时刻,会成为人们讨论和关心的话题。在电影圈中,马丁·斯科赛斯很喜好这方面题材,这不,年初的《禁闭岛》在迟迟上映后登陆到人们的眼前。关于这部电影有诸多解密信息,上个网随便搜搜就能看到你要看的答案。只是,答案解开,问题并未被解开。其实,这个问题一直未解开,该片只是借着悬疑内容区提出问题,再度燃起某些被“忽视”的话题。在探讨着话题之前,是什么力量让观影者如此探索一部电影呢?答案是探索。看这片就犹如玩拼图一样,我说的拼图是没有原图的拼图,也就是说是没有信息的信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其好奇系统和探索系统的反射行为早已发展成熟,只要一个信号刺激,此类反射就会进行,大脑发出指导性指令,

发出相应的行为和动作。上面那段废话其实大家都理解,只是你再怎么明白,依然会陷进去,即使你能克制,其克制过程也是非常痛苦,其产生的多种反射和脑部多部位工作会干扰正常脑部工作,也就出现很多奇怪症状。这种反射是我们天生具有的,只是每个人完成反射后所产生的反应程度不同而已。老马正是借用这点,外加原小说的细致铺路描写,带我们去他的“世界”。这就是影片最大的特色。《禁闭岛》的影像效果并没有给我多少惊喜,但营造氛围确实真实。特别是妻子那条线,担当引路人和抉择人的她,在充满未知发展路线的过程中,指引他的发展,质疑他的行为,引导他的选择。只是很可惜,在众多次选择后,仅仅是用那条“不漂亮”的领带烧尽了寄宿在脑中的“她”,烧毁了干扰他抉择的“她”。这时,他已经完全沉溺于他的“世界”中,也就产生相应的行为,后面的对质。我没有看过原著,只是从影像上,我佩服老马设定的氛围营造,完全用赤裸裸地“灌输”或是潜化的“洗脑”手法来形容其效果和恐怖性。这种巧妙性的手法在达到效果同时也让我产生一阵冷汗,这种灌输让我们从我们自己的“世界”进入到他的“世界”,不是最后的点醒,我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中计,自己还活在那个本来就虚幻的“世界”里。

这部电影像是在讲诉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第一个是侦探的故事。泰迪和搭档一起到孤岛精神病院调查女病人瑞秋的越狱案,但他真正目的是借机找一名烧死他妻子的纵火犯莱迪斯,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精神病院对病人实行洗脑和药物控制,所以他决定找出真相,在邻近大功告成之时,他险些被博士洗脑。他只能假装接受"事实"以为韬晦之计。最后他望了望医生手里裹着的手术刀,对助手说了耐人寻味的那句话:"究竟是变成行尸走肉好,还是堂堂正正地死才好"。之后随众人走进灯塔。第二个是纵火犯的故事。泰迪其实就是莱迪斯,由于他患精神病的妻子溺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他一怒之下枪杀了妻子,面对整个家庭的破裂,

他疯了,从而产生幻觉,并在大脑中产生了侦探故事的版本,他的那个警方搭档其实是他的主治医生。最后泰迪清醒过来却无法面对现实,不愿像怪物一样继续活下去,而宁愿承当起一个正常人的责任而选择赴死,假装他没有清醒。他清醒、冷静地走向结局,主动去完成这个壮烈的悲剧。从某种程度讲,第二个故事更应该是电影本身想表达的,你看,莱昂纳多不是在海报中划燃了一根火柴,这不是就在隐喻他是纵火犯吗?想起多年以前看过一部惊悚小说《第四校区》了,在整个故事里,多次提到关于致幻药物,导致人产生了很多幻觉。分不清什么是真实,而哪些又是幻觉。直到整个故事的结尾,我都徘徊在主角是处在幻想状态,还是清醒状态。非常喜欢电影中男主角说过的一句话:"像怪物一样活着好呢?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这句话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生活中的人们,有很多人其实像行尸走肉一样活着,不明白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人,倒不如那些已经逝去的人,至少他们还值得我们回忆。这部电影也特别值得让人回味,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以后也会再次重温。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