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5个板式的节奏代表的是怎样的心情?

 2023-08-07 10:08:01 西瓜影视

根据我了解的,戏曲音乐中,京剧唱腔音乐的显著特征是以皮黄腔系统为代表。它以一种基本的曲调为基础,运用快减慢繁的变奏手法,通过节拍、节奏、速度、旋法、调式等方面的变化,形成一系列不同的板式。每一种节拍特点的板式又可分为更多类型。选用不同的板式来表达唱腔内容的变化,表现不同节奏的功能,以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达到用音乐刻画、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京剧的板式十分复杂,原板、慢板、快三眼、二六、四平调、南梆子、流水、快板、散板、摇板、倒板、回龙、垛板……您看,随便数一数就不止五种了。 其次,京剧的声腔主要为西皮、二黄,两下里一连线就更复杂了(当然有些不能连的),这还没算反调(反西皮、反二黄)。京剧的板式十分复杂,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来讲,原板(2/4)速度比较适中,适合叙事、表达,如『为国家』一段,是六郎出场叙述自身,表达为国效劳之心;慢板在原板的基础上降速(4/4),适合抒情,如『叹杨家』一段,是六郎身患重病,感慨自己一家和部将的平生,表达自己大限将至,无法再尽忠尽孝的苦闷和遗憾。西皮的戏,流水速度较快,通常人物都比较激动。如『秋胡打马奔家乡』,在外二十年,马上要回到家,心里能不亢奋吗,要不是老生估计身段早飞了;快板就更快了,如《锁五龙》单雄信对罗成的一通卷,当初的结义弟兄,如今的冤家对头,那心情,你自己体会一下,这会儿花脸就是文明的骂人。以上说这些『规律』并不能通用,因为京剧很难用理论化的标准来衡量,更多的是心领神会。我自己才疏学浅也难以说清,这些个东西,您听的多了听得久了,慢慢的也就理解了。

京剧的调式板式和情绪并不绝对相关。大家总感觉西皮比二黄激越一点,我觉得主要因为西皮是梆子系统过来的,他是西北戏曲基因,所讲的故事和讲故事的方法本身比较粗犷,久而久之就给人这个印象。《搜孤救孤》的白虎大堂是二黄,还是原版,我觉得激越程度比很多西皮的流水还强烈。再比如《曹操与杨修》的汉祚衰一段二黄快原版,苍凉跳跃,绝对色彩浓重。反二黄总觉得是悲伤平缓的,但是像《孔繁森》里的大段反二黄导碰原快,除了悲伤,还有力量感,有热情,甚至有喜悦和光明的结尾。所以并不能一概而论,主要靠用。

板式和情绪并没有绝对的关系。京剧并不是五种板式,不同的腔调调式的板式也不同。二黄相对来说比较沉稳抒情,主要有原板、慢板、碰板顶板、导板、散板、摇板、哭板等板式;西皮曲调相对比较活力,板式比二黄多样,除了原板、慢板、导板、散板、摇板外,还有二六、流水、快板。南梆子只有导板和原板两种板头。四平调只有原板和慢板。京剧板腔体的形式赋予京剧很强的生命力。唱腔在基本的规范下,是可以有变化的。情绪的表现和调式、板式、剧情、唱词、演员、伴奏等等密不可分。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