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电影可以重温过去的经典?

 2023-08-14 17:59:38 西瓜影视

有话好好说  最近又看了遍《有话好好说》,与以前看完的感受完全不同。大概我还在是高中的时候看过一遍 《有话好好说》,那时的感觉这是一很逗的片,姜文说话结结巴巴的,而且那时候赵本山、葛优等还远远没有现在这么火。这次看虽然影片搞笑如故,但心里却又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很为姜文难过,这么一个率真正直的小伙子却得不到一个姑娘的爱。  当姜文坐在烈日骄阳街道边上的自行车上的,喝着矿泉水,臧天朔那粗犷、苍凉的嗓音吼出”喜马拉雅,长城万里,辽阔的草原,绿色的森林,大千世界,人来人往,五湖四海,儿女情长…“的时候,我的心被震颤了一下,真是一种什么样的呼喊啊?

秋天的童话

  1986年出品。发哥的一部温情电影。《秋天的童话》。

  就是这个船头尺,害得我笑得喝水呛到。也让人想要掉泪。

  跑船多年的水手,现在纽约街头混。举止粗俗,随口脏话,喜欢赌博,有时很有钱,有时穷得连饭也吃不起。朋友困难找他借钱,所有的钱没有数就拿出来,自己只留了一张。活得坦荡荡,潇潇洒洒。

  “我这个人什么都没有,就是还有点尊严。”

  重兄弟义气,朋友被欺负了,就跑去和人大干一架。

  跟一群墨西哥人大骂,什么潮州骂,国骂,闽南骂都出来了。“他们听不懂没关系,我happy就行啦”。

  机场接Jenny的场面也是很经典的。在门口被保安拦住,他就说着蹩脚的日语,冲进去找Jenny,栽赃给日本人。哈哈。

  这样的船头,遇到了他最大的茶煲。

  茶煲?

  “麻烦!Trouble,你不懂英文啊?”

  Jenny,从香港来的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为了与男朋友相聚来到纽约念书。来到这异地之后却发现男友已移情别恋。跟着船头住在一个混乱的地方,时不时有火车开过,阵阵轰鸣。她住楼上,船头住楼下。“有事情就踩地板叫我。”  船头大大咧咧乐观生活的态度渐渐影响了Jenny,异乡生活不再那么苦,小房间因为船头做的书架和粉刷以及Jenny的布置,渐渐温馨起来,火车开过的声音也不那么刺耳了。

  然后呢?然后……当然是爱情。

  船头,33岁男人的初恋。

  会在大清晨穿着薄薄的衣服去排队为了给十三妹买“老外唱戏”的票,却告诉她是别人买的。请她吃饭却装成是意外相遇。给自己定下三大规条:戒赌,戒酒,戒烟。五大目标:学海无涯,唯勤是岸;拿完金卡拿绿卡;穿鞋要穿袜,英文要讲GRAMMAR;想做就去做,船头爱茶煲。末了,又不好意思地把船头爱茶煲改成有人爱茶煲。生日那天开Party,却不告诉Jenny是自己生日,就像是为她专门准备的一样。看着她开心自己在一旁傻傻的乐。

  爱情悄悄发芽。受过伤害的Jenny却不敢接受船头真挚的爱恋。明白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在写给朋友的信中她说,你知道,恋爱一次,元气大伤。

  让人深受感触的是在沙滩上散步时。

  “七大洲,五大洋,到处都有我的脚印。我哪里都不想去。”

  “那你想干什么?”

  “我最希望有一天在这里开一家餐馆,门口对着大西洋,每天晚上收工,搬张凳子,坐在门口吹吹海风,喝喝啤酒……”

  “赌赌十三张?”

  “不赌了,做了老板就不用再平衡心理。”

  “朋友叫你也不赌?”

  “不赌。”

  ……

  “我想那时侯朋友大概都走光了。……也许,连你也走了。”

  “也许我还在这里呢?”

  “在这里……就一起看海咯。”脸上浮现起笑意。

  ……

  灿烂的秋天景色,带着稍稍的惆怅。

  我一直记着这样一个镜头,船头把自己身上仅有的包括他的那辆破车,买了Jenny一直想要的表带。然后,没了车的他高兴地迈开腿在纽约街道跑起来。如此的单纯的快乐。为了另一个人的快乐。

  回来却发现是她要走的时刻。行李刚要搬上车。笑容瞬间凝固,却又努力地挤出笑意,不让她发现自己的伤感。

  Jenny也送了船头一样礼物,是她最珍爱的手表。

  手表与表带。不由的令人想起,是的,麦琪的礼物。

  最后的最后,再来到那个海边,曾经说过的愿望已经实现。眼里闪烁,百感交集。

 跛豪

  如果不是因为找的比较仔细,我肯定会把他一略而过,因为看见有吕良伟,郑则仕,叶童等等,倒不是他们的演技不好,只是印象里就没有他们出演黑帮片的经历,感觉他们和黑帮片完全不搭边的,看过才知道是我先入为主了。

  影片很少有那些花哨的武打动作,真实感很强,在那样混乱的年代,本就是为了口饭吃的普通人,自然不会有什么武术功底了,但就是那样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打斗,确实感受到了一种不要命的残忍,一种冲击眼球的杀戮和发自内心的让人害怕,没想到吕良伟还可以演这样的角色,因为对他印象仅仅还是停留在《上海滩》里的那个丁力,看来我真是孤陋寡闻了。

  整部影片充满了各种不同的粗话,从上到下,三句不离。其实挺喜欢这样的处理,也许这才是他们真实的一面,总觉得太干净的黑帮电影都成绅士电影了,(看的是普通话版本的,粤语版本应该也是充满的吧。)

  片中的叶童,一出场就看出是日后的大嫂,在60年代自己开大货车,一定是个不一般的女人,至少也是当家的女人了。那张非常有立体感的脸庞让她真的很适合出演大嫂,有气势,也有女人味。

  电影中的大佬男人是阴冷,皮笑肉不笑的,而女人虽然是陪衬,但红唇招展,让人过目难忘,同时也为电影平添了一分温暖。

  确实,这是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喜剧之王

  《喜剧之王》里面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尹天仇的梦想是做一个演员,同时他在内心坚持认为自己很专业,那么为什么外界几乎一致认为他的演技很糟糕?难道他的坚持本身就是一个误会?

  所以这里有一种周星驰自传性的色彩,长期以来,香港电影界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周星驰根本不会演戏,或者温和一点说他的演技很表面,“完全感受不到内心的活动”,这一点已经借《大内密探》里面,零零发的妻子之口说出来了,虽然周星驰会辩解说:“这不过是一般世俗人对我的理解,你不会也这样认为吧?”但是我认为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些疑虑的,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天才人格往往矛盾复杂,很多艺术天才是一边狂妄自大,一边疑虑自卑,我记得伍佰曾说过演唱会之前他常常会紧张到怀疑自己根本不适合唱歌。而作为一个演员的周星驰,的确有不够完备的地方,就是他演什么都只能像他自己,与那种演什么像什么的演员相比,这一点上我估计他是有自卑心理的,所以《喜剧之王》中他很诚恳地诉说了这一点,那就是在片场的时候,他显得那样另类,不合时宜,连死人都演不好,处处坚持己见,不能与他人配合,所以到最后我们看到他也许真的不适合做一个演员。而在实际生活中,他最后变成了一个导演,成了一个掌控电影的人,他是他电影王国的最高存在。

  虽然尹天仇不止一次强调说“其实,我是一个演员。”但这种话语就显得有些喜剧色彩,很荒诞,但是从另一层面上来说,这句话又含有一些潜台词,我想这应该从柳飘飘说起。

  从广义来说,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演戏,只不过有人演技好,有人演技差,而柳飘飘就是演技很差的人,身为小姐,怎么能显露自己的真实感情呢,所以“妈妈桑”会骂她演技太烂,等着做冷板凳。后来“妈妈桑”带着柳飘飘去跟尹天仇学戏,但对于尹天仇来说演技是一种追求,而“妈妈桑”要的演技是一种谋生手段,这里面误会就大了,换句话说,这就是尹天仇和世俗社会之间的矛盾,尹天仇太认真,太理想化,当然他也希望从自己的事业中得到钱财,因为这可以被视为对他演艺事业的肯定,但是到头来他会发现自己连一个盒饭都挣不上。柳飘飘是一样的,她明明知道尹天仇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穷小子,还依然会爱上他,而当她爱上尹天仇以后,她就真的只能坐冷板凳,所以说柳飘飘和尹天仇是一样的人,他们追求最美,最本真的东西,当这两人遭遇现实社会那种肮脏功利之后,其中的尴尬、失败、泪水,是最令人感动的地方。

  回到现实世界,虽然周星驰电影获得了世俗的承认,周星驰本人也被称为“大师”,但是他的那种对于事业的追求,他的认真的态度也不是谁都认同的。这其中的误会,就在于他和那种仅仅是因为谋生(或谋利)而从事某一职业的人,有非常大的不同,所以星爷这样的人始终都会是一个另类,是一头“特立独行的猪”。

  而我从青年时代开始观赏周星驰电影,到如今已到不惑之年,真的有很多感慨,我也曾像尹天仇那样,张口这个流派,闭口那个方法,言必称什么“斯基”什么“大师”,学人讲理论,埋头做作品的阶段,所以现在看到《喜剧之王》中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真的想和柳飘飘一样哭泣,我想,星爷的电影之所以能成为照亮几代人的灯塔,就是因为他在掌声和鲜花之后,仍然未能忘怀处在“演员的自我修养”的那种状态,未能忘怀安慰和鼓励所有那些怀揣梦想的小人物。

功夫

  对于看着金庸、古龙长大的几代中国人来说,武侠片不啻是一个江湖梦。从《黄飞鸿》到《如来神掌》,从张彻的《独臂刀》到李小龙的截拳道,从徐克的《新龙门客栈》到李安的《卧虎藏龙》,所谓江湖夜雨十年灯,江湖虽然不变,武侠片的潮流却已是人事几番更新。《功夫》的出现实在很像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渐沉寂至今的武侠片将要复苏的一个标志,它将文学想象中的武侠世界、银幕上功夫片的潮流、不同时期功夫片演员的代表人物天马行空地拼贴结合在一起,在极其怀旧的时空背景下,不仅生发出浪漫动人的情怀,并且创造出一种相当时尚的现代感。

  相信曾经迷恋武侠小说的读者都在脑海里想象过无数遍所谓“杀气”究竟如何杀人于无形,《功夫》中天残地残现身于猪笼城寨的场面就于极静中将一份杀气描绘到极致,几片树叶的凋零、水缸的无声碎裂、溅到墙上的一摊血迹,最后是一个人头滚落的剪影,此处铺陈气氛的简洁高明堪称经典。而琴声中蕴涵内功比斗的场面更是想像力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虚无缥缈的琴音裹挟着实实在在的刀剑拳脚而去,振聋发聩的“狮吼功”却像龙卷风一样所到之处无一幸免,想必金庸《倚天屠龙记》中金毛狮王谢逊被困孤岛的一声怒吼也莫过于此。

  元华的四两拨千斤,让人见识了张三丰创出的太极是如何以柔克刚;“邪神”的蛤蟆功和对武学的终极痴迷,俨然是一个正邪不分的西毒;至于元华和元秋这对惊人的神雕侠侣,则是把猪笼城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隐居生活代替了“终南山下活死人墓”。更难得的是,这些充满金庸情怀的武功招式和高手,现身过招所产生的跌宕起伏,赫然是与古龙小说标志化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脉相通的意境。  周星驰成功地将《功夫》做成了一场“功夫”的盛宴,所有你曾想象而不曾见过的场景实实在在地出现在了银幕上,其中更有大胆解开所有武学者心结的设置,那就是武术面对现代武器的无奈。从霍元甲、陈真、李小龙这些真实的英雄人物,到黑泽明片中的剑术高手,近代东方武林高手的最大悲哀,莫过于百炼成钢的肉身依然敌不过小小火枪的一粒子弹。但周星驰在《功夫》中让轻灵飘逸的五郎八卦棍一出场就挑碎了机枪,火云邪神更可快到连子弹都抓住,这里面的浪漫大胆也正意味着《功夫》将要开启的是武侠片天马行空无所不能的又一全新潮流。

  惟一遗憾的是,由于周星驰所要宣泄的情绪过于饱满、所要表达的意念过于密集,导致影片在动作和特效场面上达到了“水泄不通”的程度,相对来说忽略了故事细节上的承前启后,显得节奏过快、过急。在大量武打场面的映衬下,文戏部分的爱情和搞笑或许没有观众预期的那么多。尤其爱情段落的设置有些过于简单,比之《喜剧之王》实有逊色。至于搞笑部分,虽然精彩台词仍层出不穷,但是为考虑海外市场故此部分有所压缩。目前这种文戏、武戏的比例只是安排在世界范围的观众都可接受的范围内。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