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机长》这部电影是否有点偏离了现实?

 2023-08-17 14:24:15 西瓜影视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是一班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到北卡罗莱纳州的夏洛特,再飞往西雅图的每日航班。2009年1月15日下午3时26分在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起飞,但起飞一分钟左右,机长(汤姆汉克斯饰演的萨利)向机场塔台报告,飞机上两具引擎都撞上鸟而失去动力,要求立即折返机场。机场方面随即指示1549号班机立即折返,萨利发现不能掉头折返机场,于是准备安排客机飞往新泽西的泰特伯勒机场作紧急降落,但其后机长又发现当时飞机的高度及下降速率,无法让客机安全降落于泰特伯勒机场。于是,机长决定避开人烟稠密地区,

冒险让客机紧急降落在贯穿纽约市的哈德逊河上。影片还原的事故发生的过程,却把重点放在了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调查过程上,把调查过程中NTSB和机长的冲突重点表现。影片把NTSB放在了萨利机长的对立面,一开始调查就咄咄逼人,认定萨利机长的处理有问题,在最后的听证会上被指出没有考虑反应时间以及找到遗失的引擎后,又突然悔过似的反转,我觉得是影片为了强化萨利机长而作的改编。如果NTSB想要推卸责任或者故意栽赃的话,手段可以更高明一些的,而在听证会上的NTSB官员的反转,以及找到引擎的插入就感觉有些生硬了。其实NTSB对于事故的调查处理过程应该是细致而全面的,而且调查过程本身就是必要的、独立的,不应该受到其他方面的干扰。不论媒体如何渲染萨利机长的英明果断,但是喷气客机在河面迫降本身都是有着很大的风险的。

电影中在水面迫降后客机会迅速沉没,上百人需要逃离机舱,远离地面还会给随后的救援带来诸多不利,这些在电影中也有体现,由于水上救援的及时才使得155人全部安然无恙。而且影片的前半段中萨利本人也多次对自己的决定产生过怀疑,我觉得这也是正常的,毕竟经历了如此严重的刺激。对待一件事情不能只看结果(所有人都活着),还需要对整个过程细致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当时的情况、应对手段),确保每个流程和步骤都符合客观规律和正确操作(多方面的协同救援),才能为以后提供可靠的经验和依据。

最后还是要感谢东木先生给了我们一个好的作品,感谢萨伦伯格机长的神奇事迹!电影的最后,Sully用人性所必须的35秒来证明了自己的正确。这是一个完满的结局,汤姆.汉克斯再一次成功塑造了小人物中的英雄。但如果在现实中,Sully在短短的35秒里凭借经验做出的判断是一个次优选择呢?那么,如他自己所说,他会被摘下飞行徽章,再也不能飞行,失去养老金,还不起房贷,居无定所。

这个世界有时就是这样不友善的。它粗暴、烦躁、没有耐心倾听。它经常不给你解释的机会。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但决定你的不是你的“一贯”,而只是你的“一次”。评价你的不是你所做的,而只是你做到的,甚至是没做到的。人性明明是如此的复杂,但却总被要求像机器般一样精确的运行,没有误差,没有情绪,没有区分。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不过,我要说明的是,从程序本身来说,我对于审查委员会非常赞赏。在我看来,这样一种制度关注的恰恰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本身。它的存在虽然严苛到有些不近人情,

但是却尽可能的杜绝了人为的侥幸,从而为将来同样问题的再次发生设立了一个可参照的最优方案。我以为,导演伊斯特伍德所要批评和质疑的不是这个制度本身,而是在这一调查过程中的工作人员对人和人性的忽视以至不尊重,在他们眼里驾驶员只应该是飞机庞大的机器结构的一部分,因此该调查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机器般精确但荒谬的悖论之中)。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