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和我一样喜欢看《后会无期》吗?

 2023-09-12 02:12:39 西瓜影视

电影笑点很密,有些点很怪,笑起来像是苦笑,所谓荒诞。

开头不太容易进入,旅馆开始节奏便好起来。

看似松散,但是有一股劲儿始终温和地扯着人往下看。除了开头,对我来说没什么尿点。

尤其喜欢袁泉一段。她淡漠地讲出残酷的现实,像是说着别人的故事,尽是隐忍和冷静。她站在街边轻轻说出“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声音微弱,却仿佛猛烈一击,鼻子一下子就酸了。

这样的姑娘,对现实看得清楚,但不愿彻底熄灭幻想。当幻想不得不破碎的时候,也只是安静看着,仿佛能承受住整个世界的坍塌而毫发无伤。

台词的逻辑上像是自己和自己玩辩论游戏。

传达严肃的道理,然后嘲笑它。

努力地建构观点,然后解构它。

一边煮鸡汤一边倒鸡汤。歌曲除了大家之前听到的,还用了万晓利版的《女儿情》。是我曾经无限循环的一个版本,在电影里听到要泪奔的节奏。

电影标准层面的问题大家都能看出来,但影片结束后我却只能说“喜欢”。

没有具体的理由,像喜欢过的很多文艺片一样,它制造了一些极为感性的情绪,恰好打到我。

从导演第一部电影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超出预期。对我来说,喜欢它也许就是因为它没有纯粹造梦,让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同龄人,经历着同样的无奈、消化着同样的遗憾。

没什么大起大落,时常矛盾满面。

所以自嘲,嬉笑,或者沉默。

平凡又不甘平庸。

这部电影讲的是:少年告别少年时代的最后一次旅行,一路从东到西,遇到很多人,都是“后会无期”,包括两个少年,最终也失散了。最重要的情感是两个少年之间,以及两个少年和周围的世界之间,泡妞所占的比例极小。所以我对这部电影最大的不满是:为什么最后王珞丹又出现了!不是说好“后会无期”吗?我觉着这是一个败笔。

马浩汉像我的很多童年小伙伴:大条滑稽真诚有情有义的少年。正要面对世界给他的迎头痛击却还不知道。这段旅行因为少年跟世界刚刚相逢,失败得还不那么明显,也不那么惨痛,只是一点失望,一些笑料,还那么温柔。可以想象:他以后大概要迎接更多的失望,一次比一次严厉。在电影里面,他没有再出现,因为“后会无期”,因为“告别要说得很大声,说不定就是最后一次”,因为“混得一般,留个念想”。冯绍峰演得非常好,如果不是他,整部电影的人物都会显得有点业余,但他的表演压住了这种业余感。

重听了朴树的《我去2000年》,对时代变迁和青春的描写可谓完美,音乐性也无可挑剔,边听边下跪。《平凡之路》并没有像当年的朴树那样精致,却牢牢掐中我的泪点。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冯绍峰演的浩汉:

处事笨拙,待事天真,嘴上尽是些没来由的自信。

在全盘接受现实之前,去做未尽的尝试,了一些心愿。

结果,面无表情地看着幻觉破灭、看着曾经的崇高显得荒唐。

从此决口不再提起。

灰头土面,努力做出最帅的姿势,和“天真、任性、自以为是”一一挥别:“嘿!后会无期。”这是大多数人的成长,没有那么多撕心裂肺,没有那么多争执哭喊。

所有的剧烈反应都闷在心里,默默地爆炸、破碎、倒塌,然后消化。

表面上云淡风轻,顶多一场闷酒、一趟远行或几天大觉。

醒来后还得洗脸上班。

这是真实的成长,所谓“平凡之路”。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