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拿什么来拯救城市?

 2023-09-21 02:25:22 西瓜影视

《蝙蝠侠之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TDKR)终于公映了,再次首先感谢中国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开恩,谢谢你们能让我们在电影院中欣赏到这部超级巨制,虽然晚了点,但有总还是比没有强……;接着必须要感谢的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先生和他的团队,感谢他们给我们带了这部黑暗骑士传奇的伟大终结;最后必须要感谢的是全世界的广大影迷,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就不会出现如此伟大的电影系列。谢谢了!!!!!我们知道,黑暗骑士传奇电影系列总共有三部:侠影之谜(Batman Begins)(BB)、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TDK)和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TDKR)三部,在看电影之前,我们已经获得的信息是:TDKR是整部电影系列的终结,将整合前面两部所有的线索,在TDKR中展现一个黑暗骑士的完美结局。

看完电影后,我们真的获得了一个伟大的结局,诺兰版黑暗骑士的传奇故事就此完美终结。电影看完后,有人失望么?我相信肯定有不少人失望,为什么?因为很多人的期待值太高了。在TDKR公映之前大家期待什么呢?这里不得不说电影的前面两部:BB和TDK,特别是TDK。BB是整个故事的开始,讲述了布鲁斯韦恩成为蝙蝠侠的历史渊源,很成功,但毕竟还是开始,有很多内涵和隐喻并不明确;然后才有了TDK的伟大成功,TDK的伟大并不简单是朔造了历史上最伟大的超级英雄电影的反派——小丑,更多的是TDK所彰显的那种黑暗且阴郁的气息以及各种隐喻;正因为TDK的伟大,所以人们期待TDKR时更多的渴望看到类似于TDK那种风格的电影,于是当他们发现TDKR的风格已经完全脱离于TDK之外后,很失望,因为TDKR更像是BB的加强版、终结版。难道TDKR真的不如TDK么?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在我看来,TDKR在思想境界上更高出TDK一筹,虽然反派Bane略不如小丑,而且TDKR所彰显出的思想境界是TDK中所不能带给大家的,而且TDKR真的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伟大的结局。

在《蝙蝠侠初养成》(Batman Begins)之前,恐怕没人有过这方向的全面尝试。毕竟,漫画英雄这种注定要在不断的狗血情节中涅槃轮回的东东,实在离现实有些远。但是,诺兰哥非常聪明地发现了漫画与现实最易互通之处,那就是角色的心路历程以及由此传递的可以让观众感同身受的角色情感。至于基调的黑暗,那个其实和“现实感”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当然,在后9.11时代,任何对“英雄”的演绎,都会被多愁善感的人士赋予现实意义——这在美国“文艺评论”这个最多愁善感的圈子里更无法避免。所以,到2008年《暗黑骑士》(The Dark Knight)上映时,舆论似乎更加认定诺兰是想在完全现实的设定里“重新定义”超级英雄。小丑那无法捉摸的极端无政府主义疯狂,不就是现实中让美国人民心烦心悸、却又无法根除的恐怖主义隐患么?

作为标准的懒人,我向来懒得对电影做过多的深入思考,并且信奉“电影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样的教条。关键是,我从来不以为应该从“电影让人思考了什么”来评价影片,最多可以探究一下“电影是如何让人那样思考”。所以,TDK于我,基本上就是一部戴了漫画人物外套的《盗火线》(Heat),可以归属于城市犯罪史诗(urban crime saga)类型。不过,我得承认,影片引发人产生现实性思考的“方式”是很令人激爽的:除了主题昭显的“制度化正义”VS.“无序的恐怖”、以及“制度化正义的脆弱性”外,影片影射小布什后期挑战个人自由与隐私的反恐方式、以及结尾类似“囚徒困境”的“双船抉择”都是神来之笔;这使得影片的现实主义氛围,从对有限角色的生动演绎,引申到所有观众都能认同参与的现实争议。从第一集的个人心路历程展示,到第二集大众心理反应,“黑骑士”系列现实化的方向,似乎是由内而外、由个体而社会的。

“风暴即将来临。”预告片中的赛琳娜(Selina Kyle)如是说。可惜,迎接观众的,不要说是法国大革命那样规模的社会动荡,就算以我们最耳熟能详的“群众事件”标准来看,电影对社会矛盾的展示也是极端肤浅的——影片中压根就看不到作为一个整体的“阶层”、或者作为市民代表的“群体”,更不用提对阶层矛盾的直接或间接展现了。你以为像TDK结尾那种对一般民众心理与行动的反映会得以发扬?你以为本片会像《双城记》那般描绘普通民众在革命漩涡中既可敬又可怕的两面性?对不起,诺兰哥这次似乎把“人民”给忘了:观众能看到与感觉到的——正如伟大某朝最擅长的辞令——只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恶势力”,却没有“不明真相的群众”,更不用提对后者行动逻辑的审视与反思了。有没有“人民”真的很重要么?

如果编导借剧中人物之口,多次强调普通群众的作用,而且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派,似乎都以“人民”行动起来了为骄傲;那么,对于群众的表现就不能止步于“背景”,而必须像TDK结尾那样、真真正正让“人民”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有机元素。很可惜的是,高谭市民这次连“炮灰”都没当成,因为除了寥寥几个和建筑物一起充当道具的镜头外,普通市民在片中对于“剧情演进”没有任何作用,甚至在某些对表达主题不可或缺的场景里(如所谓“人民法庭”)都明显缺席。明明该起作用的设定最终连摆设都不如,我很想说这是某种疏忽,但理智告诉我:这真的是执行力的问题。因为开端线索都已经在电影里了,最后却完全没对照、呼应上,仿佛撒出去的网收不回来,给人以很不圆融的感觉。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