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哪些国产电影可以称作优秀?

 2023-09-25 23:22:41 西瓜影视

《破风》

骑行是一件很热血的事情,热血得让人都希望自己是骑得最快的人,所以我很能理解电影《破风》里面,每一个车手都渴望自己是第一个能冲向终点的人。即使是日常骑车,如果遇到后面有车赶上来超过自己,都要脚下使劲,暗自赶上去,再反超回来,何况是职业赛车手,争强好胜是必然属性。

  骑行很热血,但赛车很残酷。作为一项个人成绩更重于团体成绩的运动,注定冲刺手才是站上舞台独享荣光的那个,《破风》中,窦晓作为一名优秀的破风手服务于冲刺手,又何尝不想自己当一次冲刺手赢得最后的胜利?没有谁愿意始终默默无闻站在队友背后,看着队友登上领奖台,而自己没人关注。所以炫光队解散后,他选择去了和彭于晏不同的车队担任冲刺手,而不是去给彭于晏当破风手,甚至为了突破一直困扰自己的心率问题,而不惜注射药物,去赢得胜利,虽然最终晕倒在赛场而被查出服药。虽然注射药物竞争很不公平,但我以为相比赛车途中通过恶意撞击对手而赢得胜利,注射药物尚可原谅,毕竟它更多地是伤害自己,而不会给对手带来生命危险。  

  骑行就像玛丽莲·梦露,喜欢的人觉得她性感迷人引领风潮,把她当女神,不喜欢的人只会觉得她是个游弋在男人丛中的荡妇。喜欢骑行的人,几天不出去骑行一次就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不喜欢的人则很不以为然,觉得不仅累,骑久了还可能伤身。

  我骑自行车比较晚,小时候看着别人爬在28自行车上双脚半圈半圈地踩三角架,我没有踩过,直到高一才开始人生第一次骑车,印象悲惨极了。记得那时借了同学的车,问怎么骑得稳,同学轻描淡写地说找一段倾斜一点的路,从上面骑下来就会了,我真信了,上车后就从坡路上往下溜,结果到拐弯处不知所措,生硬地往旁边一拐,当场摔破膝盖,自行车龙头也摔歪了,弄得我讪讪的怪不好意思。之后一直到高三才第二次骑车,也没人给我扶车,似乎就这样会了,虽然骑得歪歪扭扭胆战心惊,但至少能骑起来了。

  骑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似乎骑多了就会自然地爱上它,别人长途骑行是山地车或公路车,而我干过的一件事则是用普通不带变速的自行车搭人骑3个小时到山脚下,然后爬山下来,再搭人骑2个多小时回来。虽然很累,但很兴奋,尤其下坡时,一路冲下去,爽得连人带轮子似乎都要飞起来,当然,上坡时又会累得死过去。  说到赛车,总离不了励志、光荣、梦想、意志、坚持、团队等词语,每个参赛的人都想赢,但我总以为靠牺牲别人堆砌出来的冠军是自私的,一个人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爽,冲刺手爽了,团队爽了,服务于他的破风手等人也爽了,才是真正的爽。最后那场车赛,说实话我没猜到结局,我成功被导演欺骗了,关注点也落在彭于晏和郑知元两人的单挑上,没想到两人都不是第一个冲线的,反而是安排作为破风手的窦晓从后杀出,扮演最终冲刺手的角色。彭于晏的成熟,不在于其没有因为想赢而搞乱了自己,而在于其明白了自己每场比赛想要的是什么,这场比赛他想要的是团队合作下窦晓的胜利,他做到了,所以虽然不是他最后冲刺夺冠,但在他心里,他已经赢了对手。

  当然,作为这种都市片,必然少不了感情线,片中王珞丹夹在彭于晏和窦晓中间,戏份多少有点打酱油,她出场的几个骑行的片段,相对于几个男性角色的戏份,难免有点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这段感情戏也只能说是作为承上启下,串联剧情的需要了。

《夏洛特烦恼》

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真好看。 这是 看完这部电影的朋友们都认可的 。

  首先,当然是段子脆。喜剧电影嘛,包袱抖的好才行。说相声,靠嘴皮子抖,演电影,就靠演技抖。两者略有不同,但不是本文论述重点。《夏洛特烦恼》好玩的桥段很多,这是它好看的一项。

  只能看到段子好玩的,还是很低端的看电影的,影迷都算不上。段子好玩的电影,特别多。小沈阳的《将错就错》,杨幂的《何以笙箫默》、《分手大师》,里边都不乏有趣的段子。单独拿出这些段子或者抖包袱的方式来,随便改编一下发朋友圈,也能博大家一乐。但放在这三部电影里边,就不那么好笑了,为什么呢?

  今天我想跟大伙聊的重点就出来了。好多挺好玩的段子,放到像《将错就错》、《分手大师》这样的电影里边,就不好笑,为什么呢?最重要的一点:不真实。《将错就错》是出国旅游,《分手大师》也是有钱的场面,这些东西都不够生活化。甩包袱,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中才响,你把它放到一个手捏的真空状态中去,舞的再好,也没声响的。

  我们好多喜剧工作者,都是这么毛病。开始的时候,起于草莽,有着足够的生活积累,能够在生活中信手拈来一些有味道的包袱,随便一抖,都非常好玩。等到成名了,离开喜剧根植的生活了之后,就从创作源泉上枯萎了,再搞出来的东西,不好笑,只剩下恶搞了。赵本山的小品,走的,就是这个路子。郭德纲现在也很危险了,远不如早期生活化。大量的喜剧电影人,也是每天花天酒地,没了生活包袱,只能恶搞脑残演员了。这枪,是奔着徐峥去的。

  然后,我们应该看到一点,喜剧的对立面是什么呢?悲剧。所以说,喜剧要演什么内容呢?演那些具备生活化的悲凉的东西。郭德纲早年拿自己吃不起饭做的段子包袱,就特别好,道理便是这个。一个好的喜剧,实际上是抓住了人类的一个悲剧,甚至于几个,然后大伙都“感同身受”,都苦中有乐了。比如,《没事儿偷着乐》那部电影,抓住的悲剧就是中国城市普通民众的贫困元素。

  《夏洛特烦恼》也抓住了几个悲剧。比如,男人没能耐、爱显摆,比如,对初恋的求而不得等等。它的底色是这些生活中大伙都可能遇到的具备悲剧性的东西,可能就是很多人身上的。看到夏洛没本身,赚不到钱,大伙难受不?我估计很多男人都回味一下自己。这一下子就把影迷拉进来了。

  没钱没初恋,喜剧把影迷拉进来之后,就开始造梦了。喜剧的特点,就是可以天马行空的造梦。悲剧讲求原原本本的现实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悲剧感。喜剧则不然,讲求形散而神不散的现实主义,只要底色坚持住,至于方式,可以更自由灵活。在《夏洛特烦恼》中,实在是制造了一个有钱有初恋的黄粱大梦。这个,是打底的东西,算是地基。  有了地基,才能添加情节,用段子盖情节桥段的房子。好多看电影的,只能看到段子,看不到地基,就显得很陋了。有了这样地基的电影,再搞笑起来,就底盘稳当了。最后,就是收尾盖帽了,我叫盖房顶子,电影上就如何收尾。《夏洛特烦恼》怎么收的呢?主人公发现自己媳妇好了,回归主旋律。但喜剧的特点很重要,明知道这个房顶子要盖好了,还得自己去瓦解一下才过瘾。夏洛各种桥段中使劲抱着自己媳妇不放手,就是这个路数。

 在中国当下,大量的喜剧因为打不好生活贫困底层的地基,最终弄成了闹剧。打地基,很关键。地基,是一个电影人的底色

《超强台风》

 中国特色喜剧片《超强台风》,其剧情之令人震惊、场面之雷暴,堪称一绝!此片我以极大的耐心看完,整场下来笑声不断, 惊讶于冯导的创新能力,惊讶于红色电影的魅力,更惊讶于某专家在某媒体上的“堪比 美国《龙卷风》”之惊世骇俗的言论。现在来研究一下剧情:

 市长在那个气象专家的“你的作文只能拿5分”的评价声中,以“范伟”式的惊讶认出来: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老师居然是自己的小学语文老师!这个小学语文老师很了不起,后来居然能成为一个知名的气象学专家!“活到老,学到老”再次得到证明!

 台风的镜头不多,领导们开会讲话的镜头不少,而且剧情证明:领导的决策总是英明的。

 那个在台风中奔逃的男配角(山寨手机贩子)好厉害,没让他上奥运会简直埋没人才,如果他上了,刘翔就不用那么费力气地假装腿疼而退场了。无论台风、海水怎么在他身后呼啸,他总能跑得过。甚至在最后被大卡车压在车轮下也能不偏不倚的被卡在车轮中间而不被压死,看到这里不能不感叹生命的奇迹!

 市长带头冲在前面去营救“山寨手机贩子”的镜头再次证明了“让领导先走”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被台风刮到屋子里的鲨鱼太可恶了,自己都死到临头了还想害人,横冲直撞,还想吃人啊?在英明的领导带领下,上演了“屋里打鲨鱼”的惊心动魄的一幕!最终,鲨鱼被领导一棍子打死了,太解气了!只是不知 斯皮尔伯格看到这一幕会不会汗颜。

  在看到电影中那个疯狂的要拍“台风眼”的老外,也就是那个气象专家的网友的时候,我就和朋友打赌:这个老外在拍台风的时候一定会遇难,但肯定不会死,营救他的如果不是解放军就是我们英明的市长大人! 事实证明我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个老外果真在拍台风眼的时候被大水冲走了,但他竟奇迹般地躲进车里,那车又奇迹般地被冲到岸上的民居里,那房子里又奇迹般地是我们刚打完鲨鱼的市长大人!他奇迹般地得救了!

 整个电影看完,宣扬的无外乎“人定胜天”,而且是“领导必胜”的观点,且这场台风中无人员伤亡的报道。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