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喊话王健林,电影票房都是排片率引起的?

 2023-09-28 02:07:58 西瓜影视

       11月18日中午,冯小刚在微博转发了一份《潘金莲致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喊话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对万达院线冷待《我不是潘金莲》表达了不满。信中称:“目前,该片在全国其他院线排片平均值为40%以上,在贵集团的排片率仅为10.9%。”“10.9%的排片,反映贵集团10.9%的胸怀”。

  那么小编就来扒一扒排片率到底是肿么回事?

  所谓排片率,其实就是一部电影在影院享有的放映空间,其排片率越高,放映场次就越多。它就像影片的生命线,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票房成绩。

  排片率高低悬殊 有人撑死有人饿哭

  目前,中国的银幕总量已经超过27000块。一般情况下,影院的营业时间是上午10点到晚上24点(午夜场等特殊场次除外),如果按平均每部影片2小时计算,扣除每场之间15-20分钟的间隔,一块银幕每天可以放映5-6场,全天的放映总量则在13.5万场至16.2万场之间,取中间值约为15万场。

  由于基数较大,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影片如果能占据30%以上的排片,就意味着它拥有每天5万场的放映量,绝对是大片水准;相反,如果排片率在5%以下,就意味着每天的放映量不足1万场,只能算是中小影片。

  一部电影要与观众见面,首先要经过影院经理的评估:安排什么时段的场次、多大容量的影厅等。可以说影院经理的一念之间,掌控着电影首日排片的生杀大权。对于片方和发行方来讲,要让影片打动观众,首先要打动影院经理,因为“影院经理也是观众。”电影院总经理于超说。

  尽管《何以》上映后频被吐槽,但仍大卖尽管《何以》上映后频被吐槽,但仍大卖。

       那么,影院经理的判断标准又是什么?作为专业人士,他们在影片上映前会有个基本的预判。这个预判不是去揣测观众是否喜欢、影片口碑是否良好,而是预估有多少观众会为这部影片埋单,愿意买票的人越多越好。简单来说,观众只要肯花钱就行,喜不喜欢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而为了完成这个预判,影院经理需要找到更多证据支撑:比如某部影片的提前点映场是否爆满、观众反应怎么样;它的宣传推广攻势是否强大、海报和片花等物料是否足够吸引人;另外就是它与年轻观众是否走得很近。有着多年排片经验的唐秀霞说,一部影片上映前,她经常会去网上搜集大家对它的评论,如果评论够多,不论是骂还是赞,至少说明它关注度高,就要加以重视。

  而上映第一天之后,通过观影人次就可以更直接准确地看到影片前途和观众反应,影院经理会适时加以调整,人多的加场,人少的减场。

  观众的选择决定影片最终命运

  当然,凡事均有例外。即便是经验老到的影院经理们,也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资深发行人耿跃进表示,“其实还是看影片本身,命运在市场手里,在观众手里。”

       一起传品就是一个以观众为核心的影视众创平台,在一起传品,编剧向大家展示优秀作品,用户在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邀请喜欢的导演和演员进行拍摄。对于用户推荐的喜爱的本子,用户可以对作品给予支持,一起促成和见证作品最终成功。

  一起传品认为:不论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创作者肯定都希望它能被更多观众看到,这不仅是利益回报,更是价值体现。

  而对影院经理来讲,给予一部影片什么样的排片,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金钱游戏,不能用道德标准去评判。毕竟开影院不是做慈善,角逐利润才是唯一目的。所以当《闯入者》、《十二公民》这类口碑上佳的影片没有获得更多排片和商业市场认可的时候,相关主创大可不必灰心丧气,因为它早已活在人们心中。

  当有一天,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全球第一、观众人次和观影口味提高、一些影院愿意支持多种类型的电影而不把赚钱当做唯一目的的时候,大家自然都有活路。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