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的迷思是什么?

 2023-10-10 19:10:54 西瓜影视

大学教授孙校长,知识分子老师周铁男,裴魁山,张一曼,校长的女儿佳佳,铜匠,上级特派员,我们都可以看到每个人从起初谎言欺骗的日子里似乎都最终顺利过关,甚至有一些意外收获。却让这段看似荒谬又合乎逻辑的真实生活在人生绝望的吼叫和撕裂之中落幕。谎言骗取空饷,让这个看似平静的乌托邦小群体一下子惊慌失措起来。悲剧的开始是必然的,这场谎言恶果的重戏就吸引众多的人心。为了让空位的“吕得水”老师真有其人,于是为掩盖谎言又制造另一起谎言。他们临时抓了个目不识丁的铜匠,要训练他成一个英语老师"吕得水",以应付上级领导, 为学校带来了可观的经费。然而,这个冒牌货第一次居然糊弄了不学无术的特派员,他还被教育部特派员评为先进分子,还要进一步接受美国人的实地考察。这其中可以看到,不得不用一个谎堵另一个谎。欺骗、攻歼、羞辱、折磨,挣扎,忧郁,甚至精神疯狂和死亡等事一件接一件环环相扣。电影后半段内人的一罪性表露无遗、黑暗阴霾,和前半段的貌似欢乐,也就是今天人们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个人物都在各自的你进我退里,构建出鲜明的形象。你也会从每一个人物形象中或多或少地看见我们自己的内心嘴脸和灵性丑恶。

 

 这个片子不像一般的电影有主角配角之类的,看完后似乎觉得人人都是主角。因为每一个人无论怎样表现,却逃脱不了罪的魔爪,于是,把人的罪性暴露无遗。似乎该片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谎言欺骗的开始和夹着荒诞喜剧外衣的淫词妄语式的快乐生活;第二阶段就是谎言引发的不可收拾的恶果残局。人生的过程若不在上帝的看护和保守下,以为一段快乐的日子就会如迪斯尼动画里王子公主永永远远的过着幸福生活,那就大错特错。内在的罪性必定不会放过我们,必会让我们每一个人遭遇自己无法兜得住的结局。这个世界公平的法则就是犯了错一定要有相应的惩罚,再小的罪性导致的意念和行为都会被揭发暴露出来。因为上帝盯着每一样事情,于是“描写罪恶本性”和揭示“藏不住的恶”是很多文学艺术电影创作的终极世界观。因为只有这样人心才被戳到痛处,才知道自己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此电影后流泪的缘做。《驴得水》让我看到每个人所做所行都在等待着看不见的上帝临到的审判,甚至还有最后永死的惩罚。“罪的工价就是死”虽然我们没有看到这个包含双层意义的死的结局,但上帝的审判一定会来到。不仅仅是对做恶的人,而是对一切没有来到上帝面前寻求救赎释放的人。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人人都是有罪性的人,都需要上帝的拯救。否则,我们每一个人的结局和“驴得水”之中的人物一样也会好不到哪里去。

 因为学校离水源远,这群老师们不得不买驴每天运水。而养驴的经费却不被教育部批准,为此校长想出主意虚构了一位老师“吕(驴)得水”来。牠是一头运水的黑毛驴。为了缓解财务紧张的状况,学校校长伙同那几个老师们将它虚报成一位在编教师吃教育部空饷。然尔教育部送特派员要来视察,他点名要见吕得水。而后便是无尽的癫狂,和最后的一地低沉与心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开始以谎骗开始的故事就是大背景,然而大背景本身不仅违背了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诚信,也违反了政府的法律条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生的故事也一定是尝到虚假孕育出来的恶果。

 

 从每一个人的本性出发,不论是否有文化还是没有文化,不论是这个“驴得水”故事,还是发生在我们自己或身边的事,都会因着我们本质的恶会变坏。片中的这些知识分子,尽管以教育救国为崇高目标的高尚情操也逃脱不了人性这一难以自我掌控的恶的本性。这也成为了一直以教育救国,教育育德的人们绝对的讽刺。从本故事中看到了人为了自己的贪心和自私的缘故而说谎和欺骗,从国家体制制度的不合理中看到了官员职权的滥用……。 也看到了人心怀报负却又屈服于内心罪的强大的无奈。即使政府若能自上而下地考察一下学校实际情况和需要,赐给他们养驴经费,没有了“吕得水”,人的问题自然会出现“马得水”或“牛得水”之类的变异。即使特派员没有克扣拨款,教育经费充足,丧事喜事齐办的怪场面也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因为变的是外在,不变的是每一个人内心的罪性之恶。它唆使人行出外在的改变。即使像孙校长那样的看上去有志人士,内省的狡诈就如他一起与其他几位同谋参与“吕得水”谎骗行为一样,又会有什么能令内心臭正安稳的好下场呢?  可能人人都不喜爱自己被谎言欺骗的事情,这是因为说谎言是不光明正大的事,说谎言会丧失自己的信用。没有几个人愿意被人称为说谎的人。可是生活中对别人的谎言会很敏感,可是遇到自己利益的事情,说谎话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明明知道说谎言是一件不好的事,为什么许多人还要去说谎言呢?

  很多的时候人说谎就是因为贪爱财物。孙校长因着三民小学山高皇帝远,名义上以经费不足财政紧张,实际上几个在罪的本性上是相通的相互妥协的人。贪婪让他们胆大,于是大家一拍即合,决定谎瞒政府以虚报“吕得水”而吃空晌。当政府派人要来检查,当然他们知道后果;当然知道用谎言如何去应对。件事应当怎样进行呢?校长不愿意让这件事丢丑和败露,于是一个个谎言将每一个参与者送到了生命的绝境。

 通常第一次说谎言是为得财物,第二次说谎言是为掩盖已往所犯的第一次说谎的罪恶。任何人犯罪的程序都是这样的,它们是有连贯性的。一个人绝不能只犯一样罪便罢休。犯了一样罪以后,便会犯第二样罪,第三样罪,以后连续着犯,直到大祸临身,才懊悔自己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但是已经太迟了。谎言只能欺瞒人,却欺瞒不了那鉴察万事万物和人心的上帝。有了欺骗得来的“驴得水”在编教师的教育空饷,在他们享用时,对他们自私满足诚然是极大的幸事。但他们在说着淫词妄语以为没有忧虑只有高兴时,因着检查,所有的担心,害怕和焦虑,引发的一系列不该发生的事成为苦不堪言的现实。此时他们却有实在是不如没有“驴得水”空饷时为好的强烈感受。我想这个片子即使到此,只是将所有因着欺骗导致后来不可收拾的结局展现出来,去没有一人对他们的欺骗一事懊丧难过,寻求心灵真实的救赎。他们因自己的罪恶陷入痛苦深渊,是一切应该在人与人之间和美的关系恶化。因贪财便说了谎言,结果既害了全部的人,害了所有理想壮志。一个人若能就会认识神;敬畏神的人,知道衣食住行一切基本需要神都会供应,也许不使他很富足,但绝不会使他缺乏。无奈人心里的罪性总让人有一种贪念,使他不以自己所有的为足,使用谎言欺骗的招数来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得着他们所希望得着的财物。于是已经说过谎言的为掩盖谎言,便接二连三的去说谎言,未说谎言的也开始走上这一条说谎言的道路。在这种情形之下,说谎言的人便一日比一日增多,说谎言的花样也翻陈出新。同时也经历着一切谎言所带来的恶果。

  苏格拉底曾说:“一个扯了一次谎的人,一定要被迫再编造二十句谎话去遮掩它。”圣经《以弗所书》提到使徒保罗在形容得救的基督徒所应有的形象时说了一段话:“你们要弃绝谎言,与邻舍说诚实话,”(以弗所书4:25)诚实之观念,动机诚然是一个人应具有之美德。人尽管可以没有财富、没有学识、没有地位,但却不可没有这样的品德。“诚实”二字可以说是人灵性生活的根基。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让我们过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因为“说谎的嘴为耶和华所憎恶;行为诚实的为祂所善悦。”(箴言书12:22)但愿我们能有诗人般的祷告说:“耶和华我的磐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使我们过一个圣洁、仁爱和喜乐的生活。

人的罪性总是导致人的悲哀的命运。这命运却将各式各样的人在焦虑与失控的边缘中玩弄。在打打撞撞中,以谎言为基础的任何一桩事所合谋的压力与张力交织的闹剧和悲剧必定会随后发生。不仅我们今天的社会发生着,过去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也一直在发生着。将来还会不断重复出来。因为人心若得不到日光之上的亮光,无论“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样,不会长久被人记念,因为日后都会被遗忘。可叹!智慧人和愚昧人都一样会死亡。于是我恨恶生命,因为在日光之下所发生的事我都以为烦恼,全是虚空,全是捕风。”(圣经·传道书)“万事令人厌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圣经·传道书)

  

近期在国内上映的新片《驴得水》正是重复着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旧事。故事被放置在一九四二年,在一个以全方位粘合剂般的大学教授,想以教育来改造中国农民劣根性愿望的孙校长,带着他的学生和朋友,有意气风发的周铁男,放荡不羁的张一曼、反差极大的裴魁山还有自己的女儿来到西北地区最贫困闭塞的三民小学,想着以教育救国的理想,演出一段发生在日光之下,人性恶性膨胀引发的悲喜剧。这几位生活恣态各异劣迹斑斑的老师,每个角色都有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从最开始的他们之间共赴危难共同奋斗式的合伙,渐渐转变为乘人之危,以及到最后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凄残光景。在纷繁复杂的人性交织中,罪性和罪恶的胶水将每个人牢牢地粘在一张网上动弹不得,只得迎来每一个人自己注定的悲惨结局。《驴得水》不仅讲了一个故事,还讲了一群人面临艰难选择的荒诞笑话。这样的故事往往让人看完之后回味许久、五味杂陈。也会让我们思考人生的到底如何选择才能走正走直。我们如何才能不卷入这个网旋之中。

 上帝自己道成肉身,借着在十字架上死亡为我们来到祂的面前铺设了一条唯一的路。认祂为主,认罪悔改,罪就得永远的赦免,祂必在我们的生命里成就奇妙的工作,带领我们在客旅的行进中祂一直陪伴我们,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像一个被栽在溪水旁的树,叶子茂盛,按时源源不断结果子,永不衰退。

“驴得水”荒诞喜剧无论你跟着没心没肺地被那些黄段子笑了多少个回合,但枪响的那一刻你回想人生的每一次欢乐,因着没有生命中的依靠稳妥和坚实后盾,都是在为更大的悲伤悲惨做最后的铺垫,那是永永远远的无望。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