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探索未知的世界是人类的使命吗?

 2024-02-10 02:30:52 西瓜影视

在坐下来静静回顾过本片之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八个大字:朴实刚健,严肃活泼。没错!这就是这部年度首推Sci-Fi大片给我的整体感受。影片的整个基调让人非常舒服,即便事关生存和死亡、孤独和勇气这样深沉的主题,电影也没有强行煽情,所以也不会发生看《星际穿越》哭得叫爸爸的那种情况——说到《星际穿越》再插一句,我们不妨把《火星救援》看成是前者的一个平行宇宙好啦,同样是小马同志孤独地落在外星球要死,前者的曼恩博士黑化走上了坑队友的渣渣不归路,而后者的马克小哥则天生“励志”难自弃,自力更生写下了一枚技术宅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

这个太空版荒野求生的故事,大部分时间都平和而幽默, 看得我四周的老少爷们笑声不断。不过要说哪里让本人笑抽了,必须得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出现的那一刻。原来万恶的美帝也有今天,自家人救不了自家人,只能向我东方大国求助了。而我大天朝也是实力圣母,局长虽然中文说得不是太好,但十分慷慨地掏出了自家一号机密相助,助推器走你!火箭升天了,小马得救了,这一刻,你兔气场1.4亿英里。

多么感人的国际友谊,是不是!看到这全场观众不禁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当然,这场面并没有在我周围发生。此句为我想象中的本片在国内上映时的场景,我几乎能看见当我国观众看到片中种种奇特的中国元素时,那种混杂着无语、哄笑、惊讶、骄傲等多种反应的热烈画面。至于本片发行商福克斯,早在观众满场的时候就已经露出了奸笑。

在不远的未来,好莱坞作为电影工业的顶端已经在尝试非常前沿的制作模式,但是风险巨大。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一些电影被上级评估为“狗带级”,于是做一半放弃掉了,其余电影被勒令回归传统模式、面向美国本土市场——不过因为已经走得太远,回归也需要一定时间找找北。而与此同时,被抛弃的项目组成员不离不弃,自强不息把片子拍出来了,用小号给上级发信:你看我们电影还有救呢,

来点钱项目就盘活了!而好莱坞高层毕竟当初也是花了血本的,想救啊,但无奈北美市场不给劲,大张旗鼓宣传半天刚一上映就(炸)沉了。这时有人建议:我们找中国人帮忙吧!结果也如你所见,没有中国(市场)的助推,电影是万万上不了天的,美国人也是万万无法得救的。《火星救援》就是这样一个隐喻。曾有美国评论家批评本片的主要人物设计“过于美国中心化”,因为在未来,无论是NASA还是其他机构,都不可能只依靠某一国家之力维持太空探索的长久运行,国际合作是唯一的正途。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不知道航天局们领会了没有,但是电影圈可是早就领会到了。从早期的制片厂单干,到后来的拼盘投资模式,再到后来的跨国拼盘,探索火星也许只需要NASA一家出面,但做一部电影,却早已不是哪家公司敢独门单干的活计了。

认真地说,《火星救援》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终于不煽那些蹩脚的情了,终于能专注于探索、征服、解决问题,这些科幻本来应该关注的事情。

整部电影对感情的处理非常收敛,从头到尾就事论事,就像一个有智商的人应该有的样子。

有太多地方可以煽情了,按好莱坞的一贯德行,本来应该恣意挥洒泪水,把家庭价值、美国精神、男欢女爱、求生本能一再放大,放大到你不哭都不好意思走出影院。最后当然也有家庭集体社会那些东西,但是处理地非常简洁,非常非常简洁,一带而过,连主人公刻骨的孤独都很少描写,看的我,好爽啊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