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瞧这一家子》,是陈佩斯第一次担纲主角。导演王好为这样评价陈佩斯的处女作:“有些演员是生活中闹腾,一上戏就蔫。陈佩斯反之。他不是展示了一点点喜剧才能,而是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喜剧天赋。”陈佩斯分析过“二子“这一形象:身份很低,绝对的小人物,在电影中,多以单身汉的形象出现。他说:“通过父子之间的矛盾引发戏剧冲突,是当时我们唯一找到的一个喜剧结构,通过颠覆权威和伦理做戏,父亲是伦理关系中的强者,然后用弱者颠覆强者,是一个正反两面的套路。不过这些理论,他都是后来才明白的。
首先陈佩斯是位出色的喜剧演员,他留下了很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有人说陈佩斯是小品的创造者,这句话虽有很大争议,但也有些道理。过去,小品是电影学院训练学员的一种方式,是陈佩斯、朱时茂二位将小品填充喜剧元素,搬上了1984年的春晚舞台。在春晚上相继推出了《羊肉串》、《胡椒面》、《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等等小品,佳作虽占多数,但个人认为,不如人意的作品也有不少。比如《大变活人》、《宇宙体操选拔赛》、《王爷与邮差》等,都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中国,和其他喜剧演员相比,陈佩斯对肢体语言的控制极为出色,分寸感和精确度。我们常常觉得卓别林的喜剧夸张,但并不令人反感,这就是肢体动作在喜剧中的重要性。至于喜剧可以夸张到什么程度,很难定义。要靠演员自己掌握。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不笑。表演一个动作时,节奏控制的要极为准确,否则包袱就没了。陈佩斯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优秀。”
陈佩斯爸爸陈强老爷子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遗传基因、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也感谢老爷子给了陈佩斯艺术天赋和指导,平和的性格加上生活的积累成就了佩斯深厚的表演能力。最后也要感谢佩斯的傲骨央视的封杀,使佩斯沉淀下来搞艺术,栽培儿子,加油,以敬畏之心传承艺术,像一名工匠代代传承中华文艺。致敬陈老爷子、佩斯。
陈佩斯是一个能够熟练掌握多种喜剧技巧的演员:《吃面条》中,他的“小心眼”是多吃碗面条,不是演戏;《主角和配角》也很不错,《王爷与邮差》中,尊贵的王爷被卑微的邮差玩得团团转。陈佩斯在小心中非常善于使用喜剧倒置这一手法,这个手法是莫里哀戏剧里经典的‘仆人戏弄主子’。”
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完全来源于生活,而且是更精炼,更高于生活,表演时把人物表情,心理演绎的非常到位,这也是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位艺人的值得尊敬之处。在那个娱乐节目匮乏的年代,他们演绎的又非常的用心,到位,很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而且每个节目又都具有现实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