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讨厌,在于气场不和。金庸的江湖讲究快意恩仇,至情至性。可以疯,可以狂,可以冷若冰霜,可以诡计多端,可以心狠手辣,但一定又是敢爱敢恨,坚持自我,性格鲜明。郭芙在小武大武之间徘徊不定,到最后居然还发现自己喜欢的是杨过。于是,我们讨厌她连自己的感情都看不清,言不明。郭芙让郭襄珍惜朱子柳所赠金钗。于是,我们讨厌她小肚鸡肠,爱惜钱财。郭芙砍了杨过一臂,耻于道歉。于是,我们讨厌她鲁莽残忍,死不认错。 郭芙误伤小龙女。于是,我们讨厌她愚蠢无知,幼稚低能。最好啊,郭芙就应该在一开始就痴恋耶律齐,天荒地老,真心不变。当大小武打起来,她哪里需要关心纠结,当郭襄拿出金钗,她哪里需要规劝,当她砍了杨过右手,哪里需要内疚慌乱,只需挥着君子剑对着自己也来那么一下。若是有人劝阻,她就可以正义凛然:“我郭芙这辈子从不欠人。你这老头儿休要阻挠,难道少了这条手臂,齐哥哥便会嫌弃我不成?”只是,这样的郭芙已不再是郭芙。金庸的世界是最早的玛丽苏。人们对于金庸的喜爱,是喜欢武侠与现实的反差。在金庸的江湖里,男的爱憎分明,女的活泼可爱。他们可以说我们不敢说的话,可以做我们不敢做的事。他们飞檐走壁、剑走偏锋;他们牵挂甚少、自由自在。这时候却出现郭芙这样的另类,像是现实中的我们,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纠结,依赖,犯了错不敢承认,有了感激不敢道谢,有了感情不敢言明。
郭芙的讨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才能撑不起脾气。我们说郭芙这个角色讨厌,并非是要单挑她的某些缺点或恶行,而是即使考虑上她的那些其实分量并不低的优点,也无法翻转我们对她的坏印象。我们看到郭芙的蠢,其实智商硬伤还可以容忍,毕竟这是小说,我们本来就是在幻想中仰视一干主配角的本事;遇上个没本事的,甚至可以想想换我们自己也不能如想象中一般随机应变、智计百出,更会莽撞犯错、惊慌失措等等,想想她是凡人也就好。但是郭芙那股不可救药的蒙昧使她反而更不像现实的、通情达理的凡人,或者说,正是我们在现实中最讨厌“低情商”的人,才会如此深恨虚拟的、典型化的郭芙。
郭芙之所以让人反感,在我看来,也不必过多的苛责,说到底,郭芙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的性格,她就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她在那个时代能说出来,我爸是郭靖,现在这个时代也有人能叫出,我爸是李刚,这种话。而这种乖张刁蛮,在一块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武侠世界,更会被无限的放大,而现在的大多数人,限于自身的情况和能量有限,可以被有效的限制和监管,所以她受了啥委屈,都只能哭爹喊妈,大叫,这不是我的错,而杨过即是受遍了天下的委屈,也只是吞下苦来,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一个人扛着,他的肩,慢慢的变宽,变厚,扛住这一生所有的折磨和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