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勺子》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2023-07-24 07:22:15 西瓜影视

《一个勺子》,虽然片名有点“勺”,但其实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老一辈的可以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乡音”,年轻一辈的更是能从中收获“寓味”。

  从片名看,许多人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一种喝汤盛饭的工具。在电影开头,有一段时间的黑屏字幕,上一句是勺子作为工具的基本释义,下一句是指这部电影里勺子的真正含义,勺子,西北方言“傻子”同音,指一个人很傻。陈建斌很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奠定了整部电影的隐喻基调。

  带有寓言风味的开头小食,让人似乎找到了记忆里翻看伊索寓言时的童年回忆。

  而《一个勺子》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两场颇具黑色幽默的荒诞PK赛。一个勺子和一个“勺子待进化体”的个人PK赛,进而延伸成“勺子完成体”和一群骗子的团体混战PK赛,最终以一个小人物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通俗却“难懂”的道理:好人终究没好报,傻人终究没傻福。不是傻人有傻福,而是傻人命更苦。差别就在于聪明人懂得自己身在苦中,傻子却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身在苦中

  电影从逻辑构成上讲,它有毫不掩饰的首尾呼应的闭合结构,拉条子遇到一个“甩不掉”的勺子,在一系列的荒诞事件后,他自己却变成了一个“甩不掉”的勺子。如此明显直白却又不太高级的隐喻手法,显然也是为了照顾经常抱怨“看不懂”的观众。

  这部电影中几个很有隐喻意味的角色定位,更是让不同年龄层的人,不同社会层面的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电影通过这些小人物勾勒出了一个大社会。

  首先,当然就是勺子,勺子≈傻子≠笨蛋,勺子相对于智商上的缺陷,更多的是情商上的缺失。勺子的世界里只信奉一种价值体系,只有一种语言法则。没有明面里和暗地里的双面计较,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懂什么花花肠子。所以勺子在这个人人戴假面的现实社会总显得格格不入,属于被排斥的个体。(人们总是会出于本能自卫式地排斥与自己相反的事物。)  骗子,与其说是耍弄骗术,不如说代表社会中信奉利己主义的“信徒们”,圆滑、世故、狡黠,懂得如何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如何在最恰当的时候明哲保身,懂得如何利用手段和他人来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骗子总是狡黠且心虚,喜欢戴上伪善的假面,隐藏起自己贪婪的嘴脸。因此,骗子是字典里的贬义词,却是生活中的褒义词,讽刺荒诞且无奈。

  痞子,痞子≠流氓,痞子的特点是能说会道,能把死的说活了,把弯的说直了。千万别和痞子讲道理,因为痞子总有自己的一套人生法则,而你也总是能在他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中被“催眠”。痞子不轻易说道理,一说道理一定语出惊人。痞子有痞子的人格,为痞之道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

拉条子一直想跟身边的聪明人问个明白,一个傻子到底有什么用?傻子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很容易像羔羊一样被坏人利用宰杀。刚遇到傻子的时候他不明白而且说出了这样的对话——如果按照“一个傻子有什么用,活着浪费粮食“的逻辑那么“人活着有什么用,浪费地球”这样的话是不是很有大智慧大爱呢!但是人其实是实实在在地生活在现实的人群中,而不是生活在全宇宙大的世界观中的, 因为人是具体的世俗的。在生活中这个困惑是实实在在有世俗答案的,金枝很早就告诉了拉条子,傻子对于社会中的坏人来说要有很多实际的用处的。所以开始我一直奇怪的是直到剧结尾,拉条子一直还执拗地想找各种身边的人问“一个傻子有什么用,为什么有三拔人都来找他,并且把他带走了”。后来想也许这是他出于一个好人的良心,想要关心一个傻子的命运吧。而这就是他与身边的聪明人的不同,因为这个不同而使得他处处遇冷,被人嫌弃。好言的劝说比如“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事情想不明白就不要想”,再到后来完全厌烦的直白“我怎么知道”,“你自己变成傻子你就明白了”。于是轴起来的拉条子在故事最后的时候从潜意识里(他自己睡在羊圈时候的梦境里),也在现实里通过戴上傻子的帽子而被小孩子追打,应该确实无误地明白了,在他生活的这个社会里,傻子会遇到什么。那么是不是在他面前两条路呢?做傻子的同类,还是做一个聪明人?

聪明人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花心思去搞明白一个傻子的遭遇。说出来的理由包括“这跟我/你有什么关系呢?”以及“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这样,这个对方就接不下去了是么。影片中的几拔有可能的坏人,像睡梦中外面嘈杂的院子般让人感觉不真切而且遥远大概是属于聪明人的感受。老实的好人(比如拉条子)总把别人想得简单缺乏辨别坏人的能力,发现受骗受欺负了总是自认倒霉。坏人在面对傻子时有可能的冷酷残忍,老实的好人不忍但势单无力;聪明人努力使自己不要切身体会得到,最好也避免看到,如果是身边不相关或者无用的人可能受害,应该也不太可能帮老实的好人把这些东西挖出来加以惩罚吧。

这么些年来一直萦绕的在记忆里面的一件事情是在初中的时候一次教导主任的谈话,他说有一次他教育一个孩子,那个小孩问“为什么别人都有,别的爸妈都能给,为什么我的爸妈不能或者不愿意给我“。教导主任说他当时真想直接给这个孩子几个嘴巴子,

”这是什么问题?怎么能说这样的话“。那时的我觉得自己不能被他的逻辑和情绪感染,只迷迷糊糊的不明白,这个孩子他向大人向老师问出的疑问,他何错之有呢?而大人为什么会恼羞成怒并且觉得他大逆不道呢?现在觉得,为什么大人不能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原因呢,比如家庭间经济情况差导致父母的有心无力。为什么一定要通过粗暴地点名批评让一个小孩子承担巨大的压力之后自己对体味出社会中的潜在规则。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