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盲井》黑洞中的那些人性拷问有什么?

 2023-07-29 04:22:04 西瓜影视

2003年我看了李杨的电影《盲井》,被里面所反映出的冷峻残酷的现实镜像所震动,未敢轻易下笔写出观感,现在我看了刘庆邦的原著《神木》,所引发的思考进一步得到深化,我想,我应该来谈谈这部小说和这部电影了。

    

    

《神木》是那种很适合被改编成电影的小说,我要是导演我也会看上这篇作品的。小说的叙事非常紧凑,一环扣一环,悬念和伏笔打得很牢固,而且不动生色,对话和细节的处理都十分真实而精确,读来自有一种画面感,好像真的看见两个谋财害命的恶魔一步步走向害人害己的深渊。关键的一点是,《神木》抓住了当下最为敏感和紧迫的现实,那就是纷纷走出家园的农民们,他们为什么离开土地以及离开土地后去向何方。        改编后的电影《盲井》仍然忠实于原著中所叙述的故事情节:两个谋财害命的人—唐朝阳和宋金明,在路上搭识老实巴交的打工者,骗其同行去某矿打工,对矿长谎称和被骗者是亲戚,而后就会在黑暗的矿井下面把被骗者杀害,用人命来向矿长索赔金钱,在这样谋害了打工者元清平之后,他们又搭识了少年元凤鸣,而元凤鸣就是元清平的儿子,结果打算杀害元凤鸣的两个人,却起了内讧,死在了矿井下面,元风鸣得以逃脱……电影中,宋金明回家过年一段被删去了,两人前一次杀害元清平的经过,也叙述得很简洁,电影开场就是下井-杀人-索赔,这样的结构顺序,急促和冷酷得令人头脑发懵,接下来,影片重点叙述两人试图谋害元凤鸣的经过,其结局更是出人意料,宋金明对元凤鸣似乎起了同情心,而唐朝阳却一心想干掉元凤鸣,两人在井下起了争执,老唐怕老宋坏事,就先拿镐砸了老宋脑袋一下,岂料老宋没被砸死,反而挣扎着给了老唐一镐,这样,两人死在了井下,元风鸣不但得以逃脱,还得了矿长一笔赔偿金。

《盲井》中所发生的触目惊心的一切,着重于表现在那个黑暗的矿井下面所进行的人性拷问,暗喻在一个传统伦理道德和惩戒力量双重缺席下的黑洞里,底层社会的挣扎,欲望,罪恶,而原著小说《神木》,在人性拷问之上的,还有神秘的因素存在,这从两者的名字中就可以显现一二,“神木”的解释在小说中一段话中可以读到:凤鸣在矿井下挖到了一块树叶的化石,老矿井工人告诉他,那是煤的魂魄,在当地,煤原来叫“神木”,那是大树老得变成了神了,变成神木了。在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感到一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神秘的力量,那是人间的权威制度和道德普遍异化后所催发出的力量,它就像一把利剑高悬于人们的头顶,小说中,老宋这个人物就预先感受到这种力量,所以他在杀害元清平后时常会感到心惊肉跳,感到冷,感到死的阴影笼罩在他的头顶,未完全泯灭的人性在地狱里颤抖,

但是他还是不能摆脱欲望的罗网,新年刚过,别人都大包小包走出家门,涌向车站,他就再也坐不住了,但是这里却埋下了他后来人性复苏的伏笔。而在老唐眼里,“点子”(受害者)只不过是赚钱的工具而已,根本不是人,当然他自己也没把自己看作是人,所以他心狠手辣,黑洞中弥漫着的原始的恶在他身上得到张扬。元凤鸣作为前一个被害者的儿子出场,本身就带有神秘的惩戒力量的印记,老宋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迟迟不敢下手。    

这是小说和电影的不同之处,我感到在小说中极其冷峻真实的现实基点之上,有个悲悯和惩戒的双重立场,包括老宋的人性复苏,虽然他是不慎将老唐打死,但是他的自杀,颇有《悲惨世界》中沙威探长的意味,他最后的遗言,就是让凤鸣说自己是他的亲侄子,好去找矿长索赔,当然后来凤鸣在矿长面前说了实情,没得到赔偿金,这是符合凤鸣性格的举动。而在电影《盲井》里,没有人性复苏,老宋的态度是模糊的,最后死亡的结局也只是两人的争斗所引起,电影充分体现了那个“盲”字,黑暗,压抑,急促不带一丝温情和希望,真正体现了现实,影像的力量也阻止了想象性的空间,这使电影尖锐地刺痛了人们的心灵,使人感到不适,感到恶心,感到生存在其中的世界变得荒谬,感到身边漫无边际的麻木不仁,恶行与欲望仍像一对亲兄弟般相互伴随,而空气稀薄,茫然四顾。

    

    

最后,小说中的凤鸣在荒茫的土路上犹犹豫豫地走着,没有找到父亲,没有赚到钱,他能到哪里去呢?他这个本该在学校里读书的高一学生。最后,电影中的凤鸣拿到了矿主给他的四万块钱抚恤金,镜头停留在那里,亦是茫然灰暗的脸,苍茫的天空,巨大的空洞,人该往哪里去?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