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并非人格分裂吗?

 2023-08-03 02:27:43 西瓜影视

在众人眼里,讲到精神分裂的时候,总是联想到电影中的某些情结:一个人可以分裂为多种人格,在不同的情况下呈现不一样的性格特征,如电影《致命ID》呈现的。

在电影《致命ID》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漆黑的夜晚,在一个没有边际的沙漠荒原,因为一场暴风雨,其中的一座汽车旅馆与外界通讯中断,完全隔离。聚集了11个相互完全不了解的人,包括孩子、男人和女人。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和追求,在扑朔迷离的故事背后,其实这11个人都是麦肯·瑞夫的子人格,这些子人格交替控制着他的身体。

类似的电影还有《搏击俱乐部》,讲述了重压之下的白领分裂出了一个强势领导人格,《一级恐惧》则是一部双重人格杀人片。但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所属两个不同范畴,分裂一词容易让二者产生混淆。

精神分裂是一种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是常见的精神疾病,全世界每100人中就有1名精神分裂患者。精神分裂主要症状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比如感觉出现幻听幻视,思维方面障碍最常见的就是妄想,80%精分患者有被害妄想,情感表现出淡漠,有焦虑、抑郁情绪出现,意志活动减退,对各种活动兴趣减退,且认知功能障碍成为精神分裂的突出表现。

精分患者总会认为自己听到了某些声音,而且都是对自己有敌意的声音;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认知和理念,但是不能够和正常人进行沟通交流;在日常中会夸大表现出个人情绪,如无缘由突然大笑、莫名其妙异常悲伤等,正常人无法和他们进行情感接触,也不能进行交流。目前对精分研究发现,具有易感特质的人,在遭遇生活重大问题时容易发病。

文学题材中的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症,严格来说为 “解离症(Dissociative Disoders)”,主要表现为患者经历一些痛苦事件,将一些不愉快的记忆从精神层面分离开来,即个体不再是作为整体存在。在个体发展心理学中,有“自我同一性”这一概念,即在青春期结束时明确自己作为独立个体,将精神层面整合为一体。但人格分裂患者会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我认同和性格状态,各对环境及自体有某种的知觉、关系、想法,各不相同,且不同时间由不同人格主导,不同人格间有些具有联系,但有些则彼此不知道对方存,并且不同人格间差异巨大。

通过催眠等技术发现,这些子人格存在并非因为幻想导致,而是个体精神层面出现了不同的人格个体。人格分裂有两个分类,一是心因性失忆症,即因为心理上不愿意面对导致失忆,二是多重人格症,即常说的人格分裂症。

人格分裂案例非常少,首次记录出现在1815年,由安德鲁·埃利科考提出的有关玛丽·雷诺尔兹身上出现的两种人格的发现,还有安塞尔·伯恩身上出现了一个叫布朗的人格等,还有24个人格的比利。确切详实的人格分裂案例有待考证,目前多具有修饰色彩。

精神分裂与人格分裂的区别

首先两者发生率不同,精神分裂已成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率很高,而人格分裂发病率极低;其次个体心理机能受损不同,精神分裂患者个体认知功能受损,不能够参与正常生活,而人格分裂患者每一子人格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认知功能相对完善;发病机制不同,精神分裂多具有生理基础,而人格分裂多为心理因素导致;最后,治疗方式不同,精神分裂多为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而人格分裂多以心理治疗方式为主,如融合、催眠疗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心理疾病中还有一个概念,即“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表现为敏感多疑、妄自尊大、极易产生羞愧感和耻辱感的异常人格,需要借助心理治疗和生物医学治疗方式,不同于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就是一副肉体里住了好几个灵魂,分期主宰身体。这货表现的一会儿是这样一个人、一会儿又是那样一个人。虽然但这几个人单独来看可能都比较正常,但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也可以说这货在人生这幕大戏里,一人分饰N角。

精神分裂就是清醒的肉体载着一个做梦的灵魂。这货跟正常人不一样了,他能听到、看到、感受到、并相信一些真实的环境里不存在的事物。让别人看来就是脱离现实、疯疯癫癫、举止怪异、胡言乱语等等。

这两种疾病电影里都多有展现,但常常因为艺术表达的需要,搞得不清不楚。

比如《搏击俱乐部》《黑天鹅》说的应该是人格分裂,但展现得像是把主角把自己正在展现的另一个人格当做了幻觉客体,两个人格同时出现同时主宰肉体,还互为客体的样子,所以貌似也伴随着精神分裂。

(这是网上讨论精神疾病中,一位心理研究生回答的解释,感觉说的挺对的……)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一R)中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征表述为:

  

  1.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3.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要、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

  

  4.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5.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