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就好比人的左腿和右腿,你觉得你的左腿重要还是右腿重要?
首先电影作为一个产业,第一目标肯定是为了盈利。说浅一些,姑且将明星演员作为电影的外在表现,套用一句话:外貌决定了两个人是否在一起,内在决定了两个人在一起多久。电影的外在吸引我是否决定去看这个电影;这个电影是否值得我一直奉为心头的白月光,还得看影片的内在品质。比如说我非常喜欢的演员“鱼蛋”张鲁一,作为脑残粉,如果他担任主要角色的影片,我肯定是要去看的。就不谈一些本身的流量明星自带几亿票房的号召力,基本不会让投资者失望。从电影最基础功能——盈利,满足投资者回报的角度来说,在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明星演员也许会比本身内容更重要。
但作为一个成熟观影人来说,在认定做一个明星演员的“青藤门下狗”以后,其实内心也是暗搓搓的自信:我的偶像是有职业操守的,是有底线的,选择剧本的眼光是挑剔的,是有他的骄傲的。也就是说在认定这个明星演员以后,更深层次的是认定了他选择的剧本内容的“正确性”。往往在一些经典影片里,明星演员和角色之间相互成就、相得益彰,有时候靠明星演员的业务能力,赋予这个角色更内在的表现,甚至超过导演本身的期许,内容与演员之间神奇的共鸣,使影片本身绽放异彩。
当然,在观众越来越理智的时代里,观影人也在慢慢开始用大脑投票。我也学会了在观影前先查看评分,如果分评太低,内心也会默默道:偶像,我对不起你,就不去给你捧场了,你也别老接一些烂片糟蹋你自己,咱们下部电影见。看,内容开始占主导地位了。
还有很多黑马,无明星、无宣传,靠口碑传播,掀起滔天巨浪,搅浑一池春水,内容为王。但,黑马之所以为黑马,就是因为少啊。
ps:作为观影人,内心很心痛,很多成熟的电影工业,再大的明星也能踏踏实实演戏,演出自己的风采,与内容交相辉映。为什么我们自己就那么多的流!量!明!星!演!员!呢!